鼎的成语典故_鼎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鼎的成语典故”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请举两列与"鼎"相关的成语

2.你知道那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3.带鼎字的成语10个,要有解释。

4.有关“鼎”的成语?

5.“问鼎”的典故来自于什么历史事件?

6.带有鼎字的成语有哪些

鼎的成语典故_鼎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请举两列与"鼎"相关的成语

       成语:负衡据鼎

       拼音:fù héng jù dǐng

       解释: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

       成语:重裀列鼎

       拼音:chóng yīn liè dǐng

       解释:裀:夹层床垫。形容生活富裕,位居高官。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裀而坐,列鼎而食。”

       成语:鼎足之势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鼎足而居

       拼音:dǐng zú ér jū

       解释: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匡鼎解颐

       拼音:kuāng dǐng jiě yí

       解释:指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出处:《汉书·匡衡传》

       成语:天下鼎沸

       拼音:tiān xià dǐ fèi

       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水沸腾。比喻局势不安定,民心动荡。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成语:笙歌鼎沸

       拼音:shēng gē dǐng fèi

       解释: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凡。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成语:负鼎之愿

       拼音:fù dǐ zhī yuàn

       解释: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成语:问鼎轻重

       拼音:wèn dǐng qīng zhòng

       解释: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成语:鼎折覆餗

       拼音:dǐng shé fù sù

       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出处:《易·鼎》

       其他:

       鼎成龙去、

       重裀列鼎、

       列鼎而食、

       鼎鼎有名、

       革故鼎新、

       三分鼎足、

       钟鼎人家、

       鼎折覆餗、

       九鼎大吕、

       击钟陈鼎、

       九鼎一丝、

       鼎镬刀锯、

       锺鸣鼎食、

       鼎食鸣锺、

       群情鼎沸、

       力能扛鼎、

       鼎足而立、

       举鼎绝膑、

       大名鼎鼎、

       举鼎拔山、

       鼎食钟鸣、

       钟鸣鼎重、

       举鼎绝脰、

       鼎镬如饴、

       锺鼎山林、

       鼎折餗覆、

       钟鸣鼎列、

       染指于鼎、

       鼎成龙升、

       瓜分鼎峙

       举鼎绝膑、

       笙歌鼎沸、

       扛鼎抃牛、

       三分鼎足、

       人声鼎沸、

       扛鼎拔山、

       鼎铛有耳、

       尝鼎一脔、

       鼎折覆餗、

       鼎镬刀锯、

       鼎食鸣锺、

       三牲五鼎、

       鼎足而立、

       调和鼎鼐、

       革旧鼎新、

       拔山举鼎、

       鼎食鸣钟、

       匡鼎解颐、

       举鼎绝膑、

       负衡据鼎、

       钟鸣鼎重、

       问鼎轻重、

       拔山扛鼎、

       三分鼎立、

       一代鼎臣、

       鼎新革故、

       鼎鼎大名、

       刀锯鼎镬、

       牛鼎烹鸡、

       钟鸣鼎食、

       鸣钟列鼎

       举鼎绝膑、

       三足鼎立、

       龙去鼎湖、

       禁鼎一脔、

       鼎足三分、

       彝鼎圭璋、

       折鼎覆餗、

       商彝夏鼎、

       春秋鼎盛、

       言重九鼎、

       鸣钟食鼎、

       击钟鼎食、

       夏鼎商彝、

       四海鼎沸、

       鼎足之势、

       五鼎万钟、

       商彝周鼎、

       海内鼎沸、

       鼎鱼幕燕、

       钟鼎之家、

       鼎湖龙去、

       幕燕鼎鱼、

       鼎分三足、

       鼎足而居、

       问鼎中原、

       九鼎不足为重、

       鱼游沸鼎

你知道那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基本释义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 处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带鼎字的成语10个,要有解释。

       [鼎足之势]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势:局势。局势像鼎的三个足一样。比喻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亦作“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峙而立”,“鼎足三分”,“鼎足而三”,“三分鼎足”。 钟鸣鼎食 钟鼎人家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重 钟鸣鼎食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鱼游沸鼎 鱼游沸鼎 鼎分三足 鼎玉龟符 鼎成龙升 鼎成龙去 鼎折餗覆 鼎折覆餗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鼎足而三 鼎足而立 鼎食鸣钟 鼎食鸣钟 鼎鱼幕燕 鼎湖龙去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新革故 鼎鼐调和 鼎镬刀锯 鼎铛玉石 龙去鼎湖

有关“鼎”的成语?

       1、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3、拔山举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4、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5、尝鼎一脔: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6、钟鸣鼎重:谓官高位重。

       7、彝鼎圭璋:比喻典雅出众。

       8、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9、言重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10、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11、四海鼎沸: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问鼎”的典故来自于什么历史事件?

       1. 钟鸣鼎食

       成语发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成语释义: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成语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成语示例:谁知这样~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2. 言重九鼎

       成语发音:yán zhòng jiǔ dǐng

       成语释义: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示例:

       3. 一言九鼎

       成语发音:yī yán jiǔ dǐng

       成语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成语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4. 言重九鼎

       成语发音:yán zhòng jiǔ dǐng

       成语释义: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示例:

       5. 一言九鼎

       成语发音:yī yán jiǔ dǐng

       成语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成语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6. 调和鼎鼐

       成语发音:tiáo hé dǐng nài

       成语释义: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成语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成语示例: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燮理阴阳。(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7. 三足鼎立

       成语发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语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成语示例:

       8. 三牲五鼎

       成语发音: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语释义: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

       9. 四海鼎沸

       成语发音:sì hǎi dǐng fèi

       成语释义: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成语示例:

       10. 三分鼎足

       成语发音:sān fēn dǐng zú

       成语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成语示例:

       11. 人声鼎沸

       成语发音:rén shēng dǐng fèi

       成语释义: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成语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12. 群情鼎沸

       成语发音:qún qíng dǐng fèi

       成语释义: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

       13. 言重九鼎

       成语发音:yán zhòng jiǔ dǐng

       成语释义: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示例:

       14. 一言九鼎

       成语发音:yī yán jiǔ dǐng

       成语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成语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15. 三牲五鼎

       成语发音: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语释义: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

       16. 牛鼎烹鸡

       成语发音:niú dǐng pēng jī

       成语释义: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成语出处:《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成语示例:

       17. 力能扛鼎

       成语发音:lì néng gāng dǐng

       成语释义: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成语示例: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五百年来无此君。(清·顾复《平生壮观·米芾》)

       18. 列鼎而食

       成语发音:liè dǐng ér shí

       成语释义: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成语示例:今日个~,煞强如淡饭黄齑。(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

       19. 扛鼎抃牛

       成语发音:káng dǐng biàn niú

       成语释义: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成语示例:

       20. 举鼎绝膑

       成语发音:jǔ dǐng jué bìn

       成语释义: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成语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成语示例:~,亦不敢以怨他人。(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21. 九鼎大吕

       成语发音:jiǔ dǐng dà lǚ

       成语释义: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成语示例:

       22. 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发音: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成语释义: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示例:

       23. 举鼎拔山

       成语发音:jǔ dǐng bá shān

       成语释义: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成语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成语示例: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力,独占东吴数百城。(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

       24. 革故鼎新

       成语发音:gé gù dǐng xīn

       成语释义: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成语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成语示例:北京地方,受历代君主的压力,害得毫无生气,此后~,当有一番佳境。(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回)

       25. 尝鼎一脔

       成语发音:cháng dǐng yī luán

       成语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成语示例:那上等的,自有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26. 拔山扛鼎

       成语发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释义: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成语示例: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力大过人。(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带有鼎字的成语有哪些

       鼎是古代人用于炖煮和盛食物的烹饪之器,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锅。形制以圆形三足者之多,但也有方形四足的。鼎有高足支撑,下面放木柴燃烧,鼎内便可烹煮食物。当然,鼎也可盛置食物。“问鼎中原”、“势成问鼎”诸如此类的成语中都有“问鼎”二字。我们今天对这两个字都不会觉得难懂。“问鼎”是指可能达到或者想要达到权力或者是荣誉以及其他的一切项目的最高峰。可是,这实际上是这两个字的引申意义,它的原义是什么呢?正如几乎所有的成语都对应着历史典故或寓言一样,“问鼎”二字成为成语也是有历史掌故的。

       公元前606年,中国历史上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战国中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经过了一番励精图治之后,使楚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他开始图取霸业,兴兵攻击陆浑之戎,直逼雒邑的郊外。当时名为众诸侯国之天子的周定王被迫派人来为他举行慰劳欢迎的礼仪。楚庄王向使臣“问鼎的大小轻重”,表明他欲灭周而代之的野心。从此,“问鼎”才成了具有特指含义的专用名词。

       为什么楚庄王的一句问鼎就能反射出他的野心呢?原来这个“鼎”可不是指寻常之物,而是专指象征王权和天命所归的夏代“九鼎”。

       夏是我国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九鼎”就是夏禹制造的。就是传说中治水英雄的大禹。他建立夏朝以后,把华夏大地划为九个州,每个州设立一个最高行政官员叫做“州牧”。州牧又由夏王统辖。

       据有关史料记载:夏禹令九个州的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了九只镂刻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铸鼎之前,已经先派人把各州的著名山川、大河和风景峻奇的地方,以及出产或具有的各种奇特的东西都画成图、编成册。然后由那些被精选出来的、技艺高超的工匠们把这些图画仿刻在“九鼎”上。每一只鼎对应着一个州,制成后的“九鼎”就象征着九个州,又象征着天下。这样既体现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集中,也显示着夏王已经成为天下之主,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九州”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自此,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之宝。

       “九鼎”从问世以后就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们一直被作为镇国之宝和王权的象征。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楚庄王所问的九鼎,正是周朝国家和社稷的宝物,是周王朝权力的象征。夏、商、同几个王朝的更替,是以夺得前代的鼎作为象征的。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周朝使者的严词斥责。对今人来说,“九鼎”的珍贵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历史上的显贵地位,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包含的丰富的考古信息,它们身上浸透着我国当时的手工艺水平、冶金文明和人文地理。

       可是,如此珍贵的“九鼎”早就在华夏大地上失去了踪迹,它们的下落,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传世之作《史记》中就已经无法确定“九鼎”的下落了。同一部《史记》的不同篇中,对“九鼎”下落所作的记载也不同。在有关周、秦的两个“本纪”中这样记载: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后,秦国从排雒抢走了“九鼎”,它们被掠到了秦国。而在《封禅书》中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沧没,伏而不见。”这段话的大意是:在周朝的天子之德日衰之时,鼎就不见了。这和秦抢鼎的记载是矛盾的。

       而在此以后的历史学家们又考证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来解释“九鼎”的失踪。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周显王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27年,周王室为了避免传国之宝落于他人手中,于是把“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旁边的泅水之中。他们还考证出:秦始皇南巡时,还曾派出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可惜最后一无所获,徒劳无功。

       还有一种说法是:周王室在衰落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于是销毁了“九鼎”铸铜钱。而对外则诡称“九鼎”已不知去向,避免各诸侯国借此兴兵问鼎。

       历代史籍中关于“九鼎”的说法还有很多。但是大多自相矛盾,或者自说难圆,谁也没有十分能令人信服的依据。直到今天,“九鼎”的下落仍然是待解之谜。或许有一天,“九鼎”还会重见天日,给世人带来一个惊喜。

       带有鼎字的成语有:大名鼎鼎、钟鸣鼎食、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声鼎沸

       一、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

       1、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2、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二、钟鸣鼎食?[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

       1、释义: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鼎:古代炊具。

       2、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译:场面豪奢;骑从之盛。

       三、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

       1、释义: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2、出处:《后汉书·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译:想要三方面的势力对峙,要三方一起联合,也要选定好时间。

       四、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

       1、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2、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译:毛先生一到楚国,使赵国说话的分量都大了。

       五、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1、释义: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2、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译: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东西,听见外面人声嘈杂喧闹。

       百度百科-大名鼎鼎

       百度百科-钟鸣鼎食

       百度百科-三足鼎立

       百度百科-一言九鼎

       百度百科-人声鼎沸

       好了,关于“鼎的成语典故”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鼎的成语典故”,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