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三个成语_《论语》中的三个成语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论语》中的三个成语”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出自《论语》的成语

2.论语中的成语

3.5个在论语中的成语

4.论语中有哪些成语

5.出自《论语》里面的成语有哪些?

6.温故知新游刃有余信赏必罚三个成语分别出自哪部诸子典籍

《论语》中的三个成语_《论语》中的三个成语有哪些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如下:

       不耻下问、手足无措、驷不及舌、温故知新、文质彬彬、血气方刚、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言必有中、言不及义、仁人志士、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好行小惠、后生可畏、诲人不倦、惠而不费、家喻户晓、见义勇为、举一反三、理屈词穷、内省不疚、能近取譬。

出自论语中的格言警句

       1、当仁,不让于师。

       2、有事弟子服其劳。

       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9、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

       1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4、以约失之者鲜矣。

       1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6、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1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中的成语

       成语典故 出处及注释

       1.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3.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俑者,古时制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后引申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大师李松林先生之作品.

       4.万仞宫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捷径,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5.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来.)

       6.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7.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8.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诚,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於淳厚朴实.)

       9.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10.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11.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12.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13.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於认错勇於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14.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15.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17.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18.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9.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20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21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22.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23.先难后获

       《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24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25.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26.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27.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28.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29.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30.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31.功亏一篑

       《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34.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35.非礼勿视

       《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36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37.成仁之美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38察言观色

       《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39.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40.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41.近悦远来

       《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42.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43.刚毅木讷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44.怨天尤人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5.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老子三章》报怨以德.(对於自己有怨雠的人用德来回报他,最后也会被感化.)

       46.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麼成就.)

       47.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48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一旦失言犯了过错,纵使鞭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49.升堂入室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50.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51.战战兢兢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凡事小心谨慎.)

5个在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作为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古人文人必学之作;成语,语言凝练、寓意深远,是中国语言智慧的结晶。那么,《论语》里诞生了哪些成语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语中的成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中的成语1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

        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8、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9、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10、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到各国去游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没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弟子子贡以得到美玉如何处理问孔子,孔子毫不迟疑地回答:“卖掉它,卖掉它,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

        12、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有很多,意在告诫别人稳重行事。

        13、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

        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

        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14、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15、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

        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私,问大夫成传,成传认为只要有才德,就不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16、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三省吾身,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17、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1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文质彬彬"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

        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20、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

        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他,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

        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但也反映了古时女子的卑贱,被当作礼品送来送去。

        21、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22、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

        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23、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24、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要强多了。

        25、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

        “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现人于微,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

论语中的成语2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 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论语中有哪些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1、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示例:徐迟《牡丹》:“她果然成为一个——的教师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3、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示例: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出自《论语》里面的成语有哪些?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2、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3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45、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4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49、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5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温故知新游刃有余信赏必罚三个成语分别出自哪部诸子典籍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温故知新游刃有余信赏必罚三个成语分别出自:《论语》、《庄子》、《韩非子》。

、温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成语运用:“温故知新”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指温习旧业,可增进新知,亦指复习学过的知识,而获得新的知识、体会。

       二、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释义: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成语运用:“游刃有余”指肢解牛体时能对准骨节间的空隙下刀,刀刃运行于空隙之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三、信赏必罚 [ xìn shǎng bì fá ]?

       释义: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战国时期韩非及后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译文: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这样完全可以应对战争。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奖罚分明。

       温故知新成语寓意:

       孔子的学琴过程,其实是一次曲折动人的精神之旅。他学习乐曲内容后,再研究弹奏技艺,进而发掘作品的情感意蕴,最后探究乐曲作者的人文精神。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从一方面印证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这一学习法不仅在古代有其价值,在如今也同样适用。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中的三个成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论语》中的三个成语”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