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于成语故事的成语_出自于成语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出自于成语故事的成语”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有哪些出自故事的成语

3.出自成语故事的成语

出自于成语故事的成语_出自于成语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1、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2、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4、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5、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6、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8、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9、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10、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11、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百度百科―成语故事

有哪些出自故事的成语

       1、三顾茅庐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军队都渴,于是命令说:‘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乘此得以和前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抛砖引玉

       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释义:想抛出砖去引回玉来,却得了个坠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左右有人沉默,有人说马以迎合赵高。”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唐 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半夜听到荒鸡叫,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了。’于是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出自成语故事的成语

       出自故事的成语有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等。

       一、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二、退避三舍的释义

       退避三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出处与成语用处

       一、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退避三舍”。

       二、成语运用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画龙点睛 2.一叶障目 3.天衣无缝 4.世外桃源 5.对牛弹琴

       6.水中捞月 7.画蛇添足 8.百步穿杨 9.东施效颦 10.螳臂当车

       11.朝三暮四 12.一箭双雕 13.老马识途 14.杀鸡吓猴 15.此地无银三百两

       16.骑驴找驴 17.自相矛盾 18.空中楼阁 19.黔驴技穷 20.返老还童

       21.对症下药 22.熟能生巧 23.杞人忧天 24.按图索骥 25.解铃还须系铃人

       26.塞翁失马 27.杯弓蛇影 28.狐虎威 29.鸿鹄之志 30.一举两得

       31.为虎作伥 32.叶公好龙 33.望梅止渴 34.滥竽充数 35.三人成虎

       36.瓜熟蒂落 37.瓜田李下 38.鹬蚌相争 39.夸父追日 40.凿壁偷光

       41.沧海桑田 42.草船借剑 43.盲人摸象 44.囫囵吞枣 45.入木三分

       46.见怪不怪 47.程门立雪 48.名落孙山 49.两败俱伤 50.邯郸学步

       51.一鼓作气 52.盲人瞎马 53.愚公移山 54.一字千金 55.悬梁刺股

       56.呆若木鸡 57.疑邻盗斧 58.买椟还珠 59.道听途说 60.起死回生

       61.相煎太急 62.请君入瓮 63.打草惊蛇 64.闻鸡起舞 65.一字之师

       66.孺子可教 67.三顾茅庐 68.以讹传讹 69.夜郎自大 70.瓮中捉鳖

       71.毛遂自荐 72.呕心沥血 73.州官放火 74.胸有成竹 75.金石为开

       76.游刃有余 77.黄粱一梦 78.梁上君子 79.郑人买履 80.感恩图报

       81.两袖清风 82.同舟共济 83.余音绕梁 84.围魏救赵 85.江郎才尽

       86.破釜沉身 87.破镜重圆 88.月下老人 89.价值连城 90.精卫填海

       91.水滴石穿 92.唇亡齿寒 93.卧薪尝胆 94.班门弄斧 9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96.后生可畏 .讳疾忌医 98.危如累卵 99.指鹿为马 100.高山流水

       好了,今天关于“出自于成语故事的成语”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出自于成语故事的成语”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