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寓言成语故事多课件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五年级下册寓言成语故事多课件”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

2.跟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

3.神话寓言历史成语故事

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寓言成语故事

五年级下册寓言成语故事多课件

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

        神话故事:天衣无缝、夸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历史故事:完璧归赵、望梅止渴

        含有夸张:气吞山河、口若悬河

        1、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

        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

        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

        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

        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

        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

        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

        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

        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她的衣服。

        郭翰仔细看,很诧异仙女的衣服是没有缝的。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2、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拚命追赶太阳。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成语故事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

        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成语故事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5、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6、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成语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7、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

        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

        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8、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成语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跟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

       1.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

       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1做人要诚实,不能为了利益任意欺骗 2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能墙头草两边倒 3想要左右逢源,两边都讨好的人最终将两边都被大家唾弃

       2.疑病乱投医

       有个人偶感风寒,咳嗽不止,他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就去请医生看病。医生看了看他那个无精打的样子,又摸了摸脉,说他是得了蛊(gu)病,如果不抓紧治疗恐怕会丢命。这个人一听吓坏了,连忙拿出许多金子,求医生一定要治好他的病。

       这个医生给他开了治蛊病的药吃,说是这种药可以攻击他的肾脏和肠胃,又会炙烧他的身体和皮肤,因此,吃这种药必须注意禁美味佳肴,否则药物难以奏效。一个月过去了,这个人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除了咳嗽,还有内热外寒,百病发作。加上他一个月的禁食,营养不良,身体瘦弱疲惫,真的像一个患蛊病的人了。

       无奈,他又请来另一个医生为他治病。这个医生检查了他的各种症状,诊断他患的是内热病,于是又给他寒药吃。这次,他又花去许多金子。

       他吃过医生给他开的寒药,结果搞得他每天早晨呕吐,晚上腹泻,痛苦不堪。休谈禁食美味佳肴,这次连饭都不能吃了。他心里非常害怕,这样下去恐怕真的保不住命了。于是,他又反过来改服热药,谁知这样一来,他又出现全身浮肿,到处长痈长疖生疮,搞得他头晕目眩,真个浑身是病,一天到晚叫苦不迭。

       他又拿出钱财,第三次请来一个医生。这个医生见他满身是病,真不知从何医起,结果是越医病越重了。

       后来,邻居的长辈们见他形容憔悴,病症奇特杂乱,于是开导他说:“这都是庸医害人、你胡乱吃药的结果。其实你本没什么大不了的病。人的生命,本以元气为主,再辅之以一日三餐正常的饮食。而你呢,天天吃这药喝那药,千百种药毒搅乱了你的体内正常秩序,结果既损害了你的身体,又阻断了饮食的营养供给,所以肯定会百病齐出。我看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安定思想,首先休息好身体,再辞谢医生,放弃药物,恢复营养,多吃你喜爱的食物,这样,你的元气就会慢慢在体内恢复,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自然而然吃东西便觉有滋味了。一天三餐饭,便是最好的药,你不妨照我说的去做,保证有效。”

       这个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按照老人所说的去做了,仅仅只一个月,果然身上的各种病症就消除了,身体又恢复了原样。

       其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越疑心自己有这病那病,就越觉得果真有病,结果乱投医、瞎吃药,把个没病的身体搞得到处是病。处理问题也是一样,如不从实际出发,仅凭想当然就去东一鎯头西一棒子地瞎来一气,结果问题必然会越来越严重,事情越办越糟糕。

       3.钱神自白

       有一位尊神,脸色殷红,眼睛方正,圆圆的脸上刺了一些符号,站在大道中间,热气冲天却又夹着一些臭味。许多人围在他四周叩拜,祈求得十分诚恳恭敬,也有些人站在一旁观望叹息,既不以为然又舍不得离开。

       “这是什么神呢?居然如此不可一世?你到底有哪些功绩?”有人发出了疑问。

       神听到后,傲慢地摆开了:“说到我的功绩嘛,可说是恩泽四海,无可限量。如果不是我,天下会有许多人穷苦困顿,难以生存。达官显贵无不对我孜孜以求,得到以后目光灼灼。平民百姓个个对我恭顺有加,希望我垂怜于他们。官吏没有我就不会快乐,商人没有我就活得没意义,交游没有我就难以周旋,文章没有我就难以显达,气质没有我就难以高贵,亲戚没有我就难以亲近,家庭没有我就难以和睦,就连爱情和生命这些被人反复歌咏的主题如果失去了我,也难以持久。你说,普天之下,还有谁有我的功绩大呢?”

       这时,一位不服气的年轻人站出来说话了:“可是,当初人类从洪荒中走出来时并没有你,千百年的耕田也不见你的身影,历史的发展也没靠你。恰恰是你这个魔鬼出世以后,才搅得世道纷乱,人心不古,各种罪恶因你而加剧。庸人依你来判断轻重,小人以你来决定取舍,官人因你而作奸犯科。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敲诈勒索,弄虚作,走私,巧取豪夺,行贿受贿,狂赌乱嫖,卖身求荣,草菅人命和醉生梦死等数不尽的社会弊端和人性丑恶,都离不开你的诱惑和推波助澜。你制造争斗,亲近邪恶,败坏人心,这些难道都是你所谓的功绩吗?你驱使天下数不尽的人,忙忙碌碌为你奔走,即使正直纯朴之人也很容易受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变得自私和可憎。你说,你功在哪里?绩在何方?”

       气度不凡的这尊神沉吟了一会说道:“血气方刚和稚气可爱的小子,你发表的这一通演说实在是正确极了,但这恰恰不仅是我的神通广大之处,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必要过程,同时也是人们自身所固有的一种本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仍然会大受欢迎,是不可缺少的偶像和原动力。不信,你走着瞧。”说完,这尊神仰天大笑,举目顾盼,挥手告别。数不清的人们簇拥着这位天皇巨星般的神浩荡而去,这时,大家看到在这尊神的背后刻着一个“钱”字。

       这则寓言深刻地说明了:钱的确很有神力,但弄不好也有其巨大的危害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反对腐朽的“拜金主义”,让钱回到“实现商品交换价值”的本位上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孔雀惜尾

       有一只雄孔雀的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的颜色互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着艳丽的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的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得出来的。

       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的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的恶习。它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啄咬几口,才肯罢休。

       早先,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要首先选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湿了漂亮的尾羽,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的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只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的罗网。

       雄孔雀有着美丽的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它却对自己的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致了祸患。

       雄孔雀的下场警示人们:如果有谁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的后果。

       5.神童的不幸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希望楼主满意啊~~~o(∩_∩)o...

神话寓言历史成语故事

       和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10篇:

       1、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成语故事·狐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6、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7、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8、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9、成语故事·量体裁衣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10、成语故事·庖丁解牛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简介)

        5个含有神话故事的成语;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愚公移山

        20个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

        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惊弓之鸟

        叶公好龙

        狼狈为奸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

        狐虎威

        郑人买履

        画龙点睛

        请君入瓮

        掩耳盗铃

        井底之蛙

        盲人摸象

        狡兔三窟

        20个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望梅止渴

        囊萤映雪

        草木皆兵

        围魏救赵

        风声鹤唳

        嗟来之食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纸上谈兵

        图穷匕见

        胡服骑射

        邯郸学步

        铁杵磨针

        闻鸡起舞

        盲人摸象

        水滴石穿

        夜郎自大

        胸有成竹

        乐不思蜀

        教学相长

神话,历史,寓言成语各10个

        寓言、神话、历史故事成语: (1)、寓言故事成语: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画蛇添足、画饼充饥、叶公好龙、杯弓蛇影、坐井观天、愚公移山、画地为牢 (2)、神话故事成语: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3)、历史故事成语: 指鹿为马(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 负荆请罪(廉颇) 妙笔生花(李白) 呕心沥血(李贺) 程门立雪(杨时) 望梅止渴(曹操) 围魏救赵(孙膑) 东山再起(谢安) 闻鸡起舞(祖逊) 一鼓作气(曹刿) 愚公移山(愚公) 凿壁借光(匡衡) 名落孙山(孙山) 请君入瓮(周兴) 马革裹尸(马援) 退避三舍(重耳) 投笔从戎(班超) 图穷匕见(荆轲) 铁面无私(包拯) 草木皆兵(苻坚) 背水一战(韩信) 乐不思蜀(刘禅) 不耻下问(孔子) 一鸣惊人(齐威王)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一笔勾销(范仲淹) 九牛一毛(司马迁) 完璧归赵(蔺相如) 雪中送炭(宋太宗) 黄袍加身( 赵匡胤) 焚书坑儒(秦始皇) 惊弓之鸟(孙更赢) 入木三分(王羲之) 一字千金(吕不韦) 小心翼翼(贾黄中)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高山流水(钟子期)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 先发制人 约法三章(刘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 三顾毛庐 如鱼得水(刘备)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项羽) 运筹帷幄 孺子可教(张良) 过关斩将 单刀赴会(关羽) 脱颖而出 毛遂自荐(毛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神机妙算 锦囊妙计 初出茅庐 (诸葛亮)。

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简介)100字

        神话故事:天衣无缝、夸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历史故事:完璧归赵、望梅止渴 含有夸张:气吞山河、口若悬河 1、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

        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

        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

        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

        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她的衣服。

        郭翰仔细看,很诧异仙女的衣服是没有缝的。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2、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成语故事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进,倘不如。

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的成语各6个

        历史故事: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背水一战 望梅止渴

        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精卫填海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寓言成语故事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准备:

        挂图、有条件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己读课文,读正确

        2、教师范读,注意断句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学习生字:濡沫涸

        4、练读课文,读熟练

        二、学习课文

        1、借助书释,试着自己讲讲课文的意思

        2、指导理解文意

        1)泉涸:涸:干涸,泉水干枯的意思

        2)鱼相与处于陆:(许多)鱼一起(就)呆在陆地上。相与: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于:在

        3)相呴以湿:(它们)互相哈气用来湿润(对方)。呴:张口呼气;嘘气。以湿:使湿润。

        4)相濡以沫:互相用水沫(使对方)沾湿。

        3、朗读背诵课文

        4、总结:庄子是一个洒脱的人。庄子的意思其实是说,与其两人身处困境,相濡以沫,相扶前行,不如大家都开开心心,没有身入困境,也彼此从来不曾认识对方。

        三、拓展阅读

        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译文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昼的永恒是自然。人对此不能参与其中,这都是事物的常情。那人只把天当作父亲,还终身很爱戴它,何况那卓越的呢?人们只认为国君胜过自己,还终身很情愿为他去死,何况那呢?

        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

        四、布置作业: 语文书后给出了四个成语“杞人忧天”“塞翁失马”“画蛇添足”“铁杵磨针”,查找资料了解这几个寓言的内容,并了解寓意。

        板书设计: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从海豚救人的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

        有关海豚的资料 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板书海豚救人)

        二、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海豚的有关知识。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画出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它为什么能够救人?画出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通过预习,你知道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它是怎样的一种动物?(生自由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

        五、再读课文,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了解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体会海豚救人的方法。)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2个学生)

        5、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

        6、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提问交流后教师小结:举例叙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7、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课内检测: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习( )( )常 ( )( )力尽 ( )出( )外

        见( )勇( ) 面目( )( ) 不可(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海豚是用( )呼吸的( )动物。

        2.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 )的,而是非常( )的。

        3.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 )。

        4.海豚救人往往是( )行动。

        板书设计:

        8.海豚救人

        海豚: 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救人的原因: 照料天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本节教学一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在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时播放了海豚见义勇为的录像,在有感情朗读第5—8自然段时也播放了录像,海豚精彩的表现直观、清晰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节课都处于兴奋、感动的状态,从海豚救人的中,自然地体会到了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五篇课文,三篇讲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两篇阅读课文:《祖父的院子》、《儿童诗两首》。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和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诗词大意,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安排

        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4

        教材内容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措施及手段

        教学用时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指鹿为马

       English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好了,关于“五年级下册寓言成语故事多课件”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五年级下册寓言成语故事多课件”,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